概覽
教師專業進修課程證書 (小學科學教育中的科學概念和教學法) | |
---|---|
課程編號 | CWP021* |
課程模式 | 全日整段時間給假制 |
修業期 | 兩星期 |
上課地點 | 大埔校園 |
課程統籌主任 | 蔡達誠博士 |
課程查詢 | 文小姐 2948 8972 |
備註:完成課程註冊後,課程編號將更改為BWP152。
課程目標
成功完成此課程後,學員將能夠:
- 理解小學科學科課程的目標,以及從常識科到小學科學科的課程知識銜接;
- 理解小學科學科課程中四個範疇的學習內容和相關教學方法,以有效實施科學科課程;
- 辨識小學科學科課程中的機會以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興趣、發展科學探究和其他共通能力;
- 為小學科學科設計和實施合適的進展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
課程結構
課程包括以下兩個核心科目:
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法(二學分)
本科目旨在培養學員設計教學活動,以有效實施香港小學科學課程,達致香港小學科學教育的目標。本科目將向學員介紹小學科學的課程知識、科學探究過程、工程設計循環、專題式學習、問題導向學習、結合STEAM教育的科學學習,以及其他相關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增強學員在規劃和實踐科學/工程學習活動方面的能力。此外,本科目亦將會引用例子展示如何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評估學生在科學方面的學習。完成本科目後,學員應能展現有關發展和實施小學科學課程中所需的教學素養和能力。
自然界中的科學概念(二學分)
本科目旨在為學員提供教授小學科學所需的知識和應秉持的態度。透過介紹科學的本質,協助學員分辨科學和偽科學。學員透過參與科學探究和「動手動腦」實踐活動,探索和研究自然科學的各種主題,加深理解相關概念。在範疇一「生命與環境」中,內容將集中於生物體內的細胞和組織層次,包括基礎細胞理論、基礎細胞結構、人類器官和器官系統,以及對遺傳概念的基本理解。在範疇二「物質、能量和變化」中,內容包括力的概念的基本理解。在範疇三「地球與太空」中,內容包括地質學、天文學和航天技術等基礎簡介。本科目着重將日常生活例子融入學與教中,並強調一些具影響力的科學家/科研人員的貢獻,以展現科學與社會之間的關聯。完成本科目後,學員應能展現科學素養,並更全面理解發展和實施小學科學科課程中所需的知識。
教學語言
本課程以中文(粵語)授課。在適當情況下,將以英文輔助授課。
上課日期
修業期數 | 修業期 |
---|---|
1 | 2024年12月(兩星期) 第一個星期:2024年12月9日至13日 第二個星期:2024年12月16日至20日 |
2 | 2025年4月(兩星期) 第一個星期:2025年4月7日至12日 第二個星期:2025年4月14日至17日 |
3 | 2025年6月(兩星期) 第一個星期:2025年6月9日至13日 第二個星期:2025年6月16日至20日 |
入學條件
申請人須:
- 將參與教授小學科學科的現職小學教師;及
- 獲任教學校校長推薦。
證書頒授
學員必須於所有評核習作中獲得及格成績,並達到課程所要求的出席率(80%)及課業要求,方可獲頒授畢業證書。
其他資料
此乃教育局認可的政府資助課程。教師獲錄取後,有關學校如有需要可聘請代課教師。官立及資助學校請聯絡教育局查詢有關詳情;私立及直資學校的代課教師安排則由有關學校自行決定。
註:每所學校可推薦多於一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