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教师专业进修课程证书(地理课程中的中国地理元素教学) | |
---|---|
课程编号 | BWP136 |
课程模式 | 全日整段时间给假制 |
修业期 | 共五天 |
修业期数 | 1 |
修业日期 | 2026年6月中下旬(暂定时间表) |
上课地点 | 大埔校园及实地考察地点 |
课程统筹主任 | 刘淑雯博士 |
课程查询 | 李小姐 2948 7707 李小姐 2948 8053 |
课程总学分 | 3学分 |
递交申请 | 请透过本校网站 www.eduhk.hk/acadprog/online 递交申请。 申请前,请先准备已填妥之 校长推荐书 ,并于填写网上申请表时一并上载。 |
课程目标
学员修毕本课程后,应能:
- 以中国为案例,展示对课程教学中所需的地理概念、教学过程和教学素养的理解。
- 在珠江三角洲复杂的人与环境相互关系背景下,明辨性地评价其区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 通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获得的实地经验,提升策划和组织中国地理实地考察的能力。
- 深入理解香港在大湾区政策倡议中所面对的机遇及挑战。
课程结构
本课程提供下列科目(三个学分)
中国地理实地研究: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将首先为学员全面介绍中国不断变化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然后从中国最独特的区域之一──珠江三角洲(珠三角)中获取案例、实例和经验。珠三角位于珠江河口附近的低洼地带,珠江经此流入南海。它是华南地区城市化程度最高且最富裕的区域之一,被称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目前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的一部分,而包括华南地区九个城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大湾区,将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经济区。利用区域研究方法,结合自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对珠三角进行探索,所获得的知识将有助于学员在教授中国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教学素养。学员将在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学系教学团队的指导下深入了解珠三角的布局模式和发展转变过程。除了掌握有关珠三角的第一手资料外,学员亦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评估中国在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进展。这有助教师掌握更多在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中讲授中国案例的知识和技能。
实地考察是地理教育的重要部分。为提高学员对所学概念拥有更多的实地了解、观察和应用,本课程将在珠三角举办为期两天的体验式学习,进行中国地理教学。学员将在实地考察期间到访及观察各类考察点和组织,如市区、农业区、工业区、大学、私营企业和政府机构,以了解中国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进程。此外,这次学习之旅亦可作为学员日后为中学生组织实地考察的一次导引经验,有助学员根据学校课程和学生的兴趣,制定自己的实地考察计划。
教学语言
本课程以中文(粤语)授课。在适当情况下,将以英文辅助授课。
入学条件
申请人须:
- 为现职中学地理教师;及
- 获任教学校校长推荐。
证书颁授
学员必须于所有评核习作中获得及格成绩,并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出席率,方可获颁授毕业证书。
其他资料
学员可能需要缴交大湾区两天一夜的实地考察活动费用。
此乃教育局认可的政府资助课程。教师获录取后,有关学校如有需要可聘请代课教师。官立及资助学校请联络教育局查询有关详情;私立及直资学校的代课教师安排则由有关学校自行决定。
注:每所学校可推荐多于一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