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教师专业进修课程证书 (新兴科技应用于小学中文科) | |
---|---|
课程编号 | BWP147 |
课程模式 | 全日整段时间给假制 |
修业期 | 五星期 |
修业期数 | 1 |
修业日期 | 2025年10月6日至11月11日 #10月7日及10月29日不用上課(公眾假期) |
上课地点 | 大埔校园 |
课程统筹主任 | 阮文威博士 |
课程查询 | 数学与资讯科技学系课程查询 电话: 2948 7824 电邮: mit-pdp@eduhk.hk |
课程总学分 | 9学分 |
递交申请 | 请透过本校网站 www.eduhk.hk/acadprog/online 递交申请。 申请前,请先准备已填妥之 校长推荐书 ,并于填写网上申请表时一并上载。 |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小学教师掌握新兴技术在中国语文课程中的教学法知识和实践,并增强教师在小学中国语文教学中运用新兴技术的能力和信心。
完成本课程后,学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升:
- 展现对在学校教育动态学习和教学范式中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论的理解;
- 增进对人工智慧、扩增实境、虚拟实境和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元素的教学整合原则和策略的应用,以促进有效学习;
- 运用有关教学原则和策略知识及技能,将新兴技术元素融入香港中国语文教育的特定学科教学设计中;
- 增强资讯素养技能,以在新兴技术的背景下有效评估和合乎道德地使用数位资源和讯息;和
- 增强在小学中国语文课程中实现并持续应用新兴技术的能力和信心。
课程结构
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核心科目,每科目为三个学分:
新兴技术支持的教学法设计与实践
本科旨在广泛介绍新兴技术支持的背景及其教学目的。这些环境旨在推动学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转移,实践主动、建构、互动及沉浸式的学习。本科将在新兴技术支持的环境中深入探讨基于教学理论、框架和策略的教学设计和实践的一般原理。这些教学理论、框架和策略的教学设计分别是技术教学内容知识 (TPACK) 框架、探究式学习、移动学习、无缝式学习、翻转课堂、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沉浸式学习等模型。在整个课程中,学员将参与反思如何通过教师在教学设计、学科内容和科技应用中理解的相互交织,促进在新兴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中有效的教学。
运用新兴科技教授小学中国语文
本科目旨在探讨新兴科技,例如人工智能(AI)、虚拟实境(VR)、扩增实境(AR)、元宇宙(Metaverse)等如何应用在小学中国语文课程中,包括在:1.阅读、2.写作、3.聆听、4.说话以及5.语文知识等领域实践,以及新兴科技如何减轻教师备课、批改等工作量。同时也会探讨运用最新资讯科技教学应用的原理和设计,如数码资源,电子阅读,互联网资源、人工智能应用程式和其他平台的运用,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语言与学习语文的能力。
利用新兴科技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介绍不同的新兴科技,例如人工智能(AI)、扩增实境(AR)、虚拟实境(VR)或元宇宙工具。透过分析学校资源、目标或使命,进一步制定可持续的校本计画或计画建议书,以实现重点学习领域的持续学习和教学环境。本课程旨在提供学员新兴科技的概念和实务经验,并考虑专案资助、专案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和学习资源,使学员在课程完成时,帮助他们制定可行的发展计画和建议书。课程将引入专案规划和管理学术模型,作为制定校本计画或专案建议书的架构。学员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进行学习设计和互动讨论。其目的是激发学员在学校的未来学习和教学需求中,可持续应用新兴科技。
教学语言
本课程以中文(粤语)授课。
入学条件
申请人须:
- 为现职小学中文科教师;及
- 获任教学校校长推荐。
证书颁授
学员必须于所有评核习作中获得及格成绩,并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出席率,方可获颁授毕业证书。
其他资料
此乃教育局认可的政府资助课程。教师获录取后,有关学校如有需要可聘请代课教师。官立及资助学校请联络教育局查询有关详情;私立及直资学校的代课教师安排则由有关学校自行决定。
成功修毕在职教师专业进修课程之学员,在报读本校研究生课程时,可申请学分转移。本校将按情况个别考虑申请。
注:每所学校可推荐多于一位教师。